党建引领聚合力 校地同心谱新篇 ——舒城县汤池镇汤池村驻村第一书记侯为民一年来工作纪实

发布者: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5-07-08浏览次数:33

编者按:近年来,学校党委坚持将干部、教师挂职锻炼作为深化校地合作、历练干部队伍、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,先后选派30余名干部、教师到政府企业、驻村一线等挂职锻炼。挂职干部保持“空杯心态”、克服“本领恐慌”,“挂职”、“挂心”、“挂果”,将自身学术优势、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本网将陆续推出“挂职干部风采”系列报道,唱响主旋律,激发正能量,提升精气神。

在舒城县汤池镇汤池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学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侯为民同志,一年来,聚焦“党建引领、产业振兴、服务民生”工作思路,团结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和全体村民,深入田间地头,倾听民声民意,以务实担当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“建大答卷”。2024年,汤池村发展迈上新台阶,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10万元,同比增长39.2%;87户脱贫户人均年收入22660元,同比增长10.3%。侯为民同志荣获选派干部年度考核“优秀”等次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党建强基,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

建强村党组织是侯为民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。他深知,坚强的组织堡垒是引领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。充分利用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“板凳会”等形式,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、重温入党誓词、慰问老党员等活动,邀请学校专家讲授党纪学习教育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,着力提升汤池村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。

为提升治理效能,侯为民同志创新实施“红色网格”工程,构建“村支部书记-片区网格长-村组网格员”三级党建网格体系,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,确保政策宣传直达户、民情诉求速响应、矛盾纠纷早化解。注重后备力量培养,两名新进村“两委”的大学生党员在“政策培训+实践指导”模式下迅速成长。

依托我校资源优势,积极促成村党支部与学校教务处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,组织开展“党建+产业”、“党建+服务”;顺利重启闲置的三江研学基地,迎来学校首届“茅以升班”30余名师生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。侯为民与农技专家现场讲授“科教助农”微党课,生动展现科技兴农实践,成为校地共建示范。

产业赋能,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

盘活资源、发展特色产业是激活汤池村内生动力的关键。侯为民发挥组织优势,推动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,采用“党支部+合作社+脱贫户”模式,统一运营扶贫资产。成功盘活林下生态养殖场,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5户脱贫户就业增收。积极对接校工会,建立“汤池村土特产群”,实行订单式农产品直送两个校区,特色农产品深受教职工欢迎。

针对11亩低效蔬菜大棚,推动党支部接管实施“红链计划”,引进高辣度种苗进行有机种植,开发辣椒酱、辣椒粉等深加工农产品,将“闲置大棚”升级为“红色车间”,提升产业附加值。积极深化校地合作,依托周边200亩瓜蒌、1500亩黄桃、100亩蔬菜基地特色农业资源,打造“田间课堂”,融入红色教育元素,成功承接学校首届“茅以升班”师生劳动实践。一年来,消费帮扶成效显著,向学校食堂销售100万元农副产品,向教职工销售51.93万元板栗、粮油蛋面套餐;会同经管学院在金寨路校区红鹰食堂广场举办“皖美舒城”乡村美食文化展暨年货节,销售1.5万元汤池村土特产品。

心系民生,绘就乡村幸福新图景

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,始终是驻村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侯为民牵头联系舒城县中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,涵盖多个科室,为200余名村民提供免费体检、理疗及健康讲座,发放“健康礼包”150份。协调农工党省直文艺总支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摄并赠送带框照片及皮手套、棉袜保暖用品。组织文艺汇演、电影放映等活动,丰富村民文化生活,点亮乡村夜晚。

侯为民常态化深入走访重点群体,收集问题建议并推动解决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:修复水毁及破损道路100米;积极推进卷桥通组路40米标准化拓宽工程;协调学校资金推动完成龙洼组通组路亮化工程。通过产业项目带动13人就业增收。邀请县农技专家入村指导,提升种植水平。运用“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”成功化解数起村民纠纷,协助脱贫户解决就医报销难题。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概论”教研室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勇副教授来到舒城县汤池镇,为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培训。组织校经管学院、数理学院团委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,为村中小学生捐赠书籍、学习用品。

实干固本,守牢乡村振兴基石

侯为民同志以实干担当筑牢乡村振兴根基。2024年11月,校党委书记马文革带队赴村调研指导,与舒城县委书记赵珞专题会谈深化校地合作。春节前夕,校党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吴运传带队入户慰问,了解汤池村生产生活及政策落实,送上新春祝福与慰问品。一年来,校内多个学院部门、党支部及民主党派组织师生到村调研指导。2024年中秋佳节期间,学校19名帮扶干部通过电话、微信慰问53户脱贫户,共商帮扶举措。织密返贫防线,构建“监测网、政策网、责任网”三网联动防线,对重点户实施动态跟踪,精准落实帮扶,全年未发生脱贫户返贫问题。依托“板凳会”、“大喇叭”等载体,深入宣讲惠农政策、耕地保护要求,协助村“两委”成功恢复流失耕地101.3亩,同比增长35.5%。积极参与基层治理、环境整治、防火防汛、政策宣传、“两癌”筛查、防诈骗、防溺水、土地延包等工作;指导帮助阴山村入选“安徽省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”。

红心执笔绘振兴,校地同心向未来

侯为民同志以党建“红心”引领业务“匠心”,将学校的智力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汤池村建设发展需求,推动振兴之路行稳致远。正如他所笃行:“乡村振兴要让每个项目扎根泥土、向阳生长。”如今,林间鸡鸣、车间忙碌、学子晨读,呈现出汤池村以“党建红”为底色的山乡新貌。展望未来,侯为民同志将继续秉持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学校和地方党委坚强领导下,在校属各单位关心帮助下,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下,带领汤池村干部群众,奋力描绘产业兴、生态美、乡风淳、治理优、百姓富的壮美画卷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“建大力量”。(图/文:杨雨婷、侯为民;一审:王佳佳;二审:陈泉;三审:吴运传)

编辑:李欣;二审:谢炜;终审:徐庚阳